“衣冠禽兽”竟然曾是褒义词?
返回列表加入收藏 查看手机网址扫一扫!扫一扫!来源:顶裕风机 发布日期:2022-07-13 浏览:-|
在大家的印象中,衣冠禽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贬义词,用来比喻表面上相貌堂堂,但实际道德败坏的人。
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戏曲作家陈汝元的《金莲记》:“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,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(yú)”,指的是穿衣戴帽的禽兽,虽然外表正经,但是行为却如同牲畜。
来源典故
其实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朝廷官员身上不同的官服,官服作为身份的象征,是十分讲究的,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。官服上绣着不同的动物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官位等级,以区分高低贵贱。
据说这种方法最早源自武则天时期,当时她下令在袍服上加绣不同的纹样,以区分文武官员的品级。
《明会典》中记载道,文官绣禽、武官绣兽。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:鹤、锦鸡、孔雀、雁、白鹇、鹭鸶、鸂鶒(xī chì)、鹌鹑、练雀。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:麒麟、狮、豹、虎、熊、彪、犀牛、海马。
那既然是这样,衣冠禽兽只是用来区分官员的等级,指的应该是身居高位且有身份的人,为何又演变成如今的贬义词呢?
词义演变
官服肯定是不能随便让人制作的,不过既然象征着权力和身份,就必然会有人有非分之想。尽管朝廷三令五申,禁止私自补缀比自己官阶高的禽兽式样,但还是有职位低的官员为了利益而造假,从而谋取私利。
因此,衣冠禽兽本来代表身份高的人,但是明朝中晚期,官场腐败,文官爱钱,武将怕死,残害百姓,无恶不作,也牵连了清白无辜的官员。
但这些作恶的官员身上依旧穿着绣有飞禽走兽的官服,受到老百姓的谴责,渐渐地便用“衣冠禽兽”来指代这些为非作歹、如同牲畜的官员们。
小结
因此,衣冠禽兽这个词的词义发生的改变,本质上还是源于人的改变,穿着官服却不为百姓着想,而是为非作歹,本质上与禽兽没什么区别,由褒到贬的转变,实际上表达了百姓心中的怨恨。